懒猫小说网提供完整版玩火的女孩全文供读者免费阅读
懒猫小说网
懒猫小说网 言情小说 现代文学 热门小说 军事小说 同人小说 灵异小说 仙侠小说 综合其它 网游小说 玄幻小说 侦探小说 历史小说
小说排行榜 官场小说 幽默笑话 伦理小说 穿越小说 都市小说 竞技小说 科幻小说 武侠小说 经典名著 重生小说 诗歌散文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卻海天龙 校园韵事 过年打牌 丽影蝎心 静候佳音 水浴晨光 娇凄故事 乱世情卻 卻我所卻 卻恋学园 校园舂趣 一生为奴
懒猫小说网 > 侦探小说 > 玩火的女孩  作者:史迪格·拉森 书号:20984  时间:2017/2/5  字数:15079 
上一章   ‮章十二第‬    下一章 ( → )
 四月一星期五至四月三星期

  米莉安和茉迪又待了一小时。讯问即将结束时,包柏蓝斯基走了进来,坐下后一言不发静静听着。米莉安礼貌地对他点头示意,但仍继续只对着茉迪说话。

  最后茉迪看了看包柏蓝斯基,问他还有没有问题。包柏蓝斯基摇摇头。

  “米莉安·吴的讯问结束。时间是下午一点零九分。”她说完关上了录音机。

  “据我了解,你们和法斯特探员出了一点问题。”包柏蓝斯基说道。“他有点无法集中精神。”茉迪说。

  “他是个白痴。”米莉安帮腔道。

  “刑事巡官法斯特确实有很多不错的优点,只不过也许不太适合讯问年轻女子。”包柏蓝斯基直视着米莉安的双眼说道:“我不应该把任务交给他,我道歉。”

  米莉安显得十分惊讶。“我接受。一开始我对你也很不友善。”包柏蓝斯基挥挥手表示不在意。

  “我可以再问你几件事吗?不录音。”

  “问吧。”

  “关于莎兰德,我听到愈多就愈惘。认识她的人对她的描述,和我从社会福利部与精神病院的档案资料所得到的印象并不相符。”“所以呢?”

  “请给我一些直截了当的答案。”

  “好。”

  “莎兰德十八岁时做的精神评鉴结果,显示她智能发育不全。”“鬼扯。莉丝很可能比我认识的所有人都聪明。”“她一直没有毕业,也没有任何证书能证明她会读写。”“莉丝的读写能力比我强多了,有时候还会坐下来鬼画一些数学公式。纯几何。那种数学,我完全不懂。”

  “数学?,,

  “是她后来养成的嗜好。”

  “嗜好?”包柏蓝斯基停了一下才问。

  “就是一些方程式,我连符号都看不懂。”

  包柏蓝斯基叹了口气。

  “她十七岁那年,有一次在丹托伦登被捕,后来社会福利部写了一份报告,指称她卖为生。”

  “莉丝是女?狗。我不知道她做什么工作,不过听到她曾待过那家安保公司,我一点也不惊讶。”

  “她靠什么赚钱?”

  “不知道。”

  “她是同恋吗?”

  “不是,莉丝会和我做,但这和是不是同志无关。她恐怕也不清楚自己的取向,我猜她是双恋。”

  “那么你们两人会使用手铐之类的东西,又怎么说?莎兰德有待的倾向吗?或者你会怎么形容她?”

  “你误会那些‮趣情‬用品了。我们或许有时候会用手铐玩角色扮演,但那和待或暴力毫无关系,只是游戏罢了。”“她曾经对你施暴过吗?”

  “没有,在我们的游戏中,我通常才是支配者。”

  “好,可以了。哩对了,我派人去帮你换新锁了,他应该还在那里,你可以顺便拿钥匙。”

  米莉安出甜甜一笑。

  下午三点钟的会议上,爆发了调查以来第一次严重的意见分歧。包柏蓝斯基报告了最新进展,然后解释他觉得应该扩大调查范围。“打从第一天起,我们就集中所有精力在找莎兰德。她当然是头号嫌犯没错,这是由证据判断的,但我们对她的了解却和每个认识她的人的描述有出人。将她描述为精神病杀人犯,阿曼斯基、布隆维斯特和米莉安都不认同。所以我希望我们能稍微拓展思路,考虑凶手是否另有其人,以及莎兰德本身也许有共犯或者只是发生击时她刚好在场的可能。”

  包柏蓝斯基的建议引发烈讨论,并遭遇法斯特与米尔顿安保的波曼强力反对。波曼提醒调查小组说,最简单的解释通常都是正确的。“当然,莎兰德可能并非单独做案,但我们毫无刑事科学迹象能证明有共犯。”

  “我们可以追查布隆维斯特提供的警察那条线索啊!”法斯特嘲讽地说。

  讨论过程中,只有茉迪支持包柏蓝斯基。安德森和霍姆柏只是保持中立,置身事外地观战。米尔顿的贺斯壮也是全程安静不语。最后检察官埃克斯壮举起手来。

  “包柏蓝斯基,如果我了解得没有错,你并不是想排除莎兰德。”“没错,当然不是。我们有她的指纹,但一直查不出动机,因此我希望我们能开始想想不同的可能。会不会有数人涉案?会不会还是和达格正在写的有关易的书有关?布隆维斯特说得没错,书中被点名的几个人确实有杀人动机。”

  “你打算怎么进行?”埃克斯壮问道。

  “我要两个人开始寻找其他可能杀人的凶手。茉迪和贺斯壮可以合作。”

  “我?”贺斯壮吃惊道。

  包柏蓝斯基选择他是因为他是会议室里最年轻的一个,也最有可能跳框架思考。

  “你和茉迪一起,把我们已知的一切重新再检验一遍,看看有没有遗漏什么。法斯特,你和安德森与波曼继续找莎兰德,那是我们第一要紧的任务。”

  “我要做什么?”霍姆柏问道。

  “重点放在毕尔曼。重新勘查他的公寓,以防先前漏了什么。有问题吗?”

  大伙都没出声。

  “那好,米莉安出现的事暂时先保密,也许还能从她那儿打听到更多,我不希望媒体一窝蜂去烦她。”

  埃克斯壮也赞同众人依包柏蓝斯基的计划行事。“好了,”贺斯壮看着茉迪说:“你是刑警,你说我们该怎么做。”他们此时站在会议室外的走廊上。

  “我想我们应该再找布隆维斯特谈谈。”她说道:“不过我得先和包柏蓝斯基讨论一两件事。明天和星期天都放假,也就是说要等到星期一早上才会开工。你就利用周末把案情资料再看一遍吧。”他们互道再见后,茉迪走进包柏蓝斯基的办公室,埃克斯壮正要离开。

  “可以给我一分钟吗?”她问道。

  “坐吧。”

  “法斯特实在太让人生气,我好像情绪失控了。”“他说你真的打了他。”

  “他说我想单独和米莉安在一起,显然是因为我上她了。”“我宁愿你没跟我说。不过这肯定可以视为扰,你想申诉吗?”“我扇了他一巴掌,那就够了。”

  “你是被怒了,忍无可忍。”

  “是的。”

  “法斯特和女强人处不来。”

  “我注意到了。”

  “你是个女强人,也是非常优秀的警员。”

  “谢谢。"

  “不过希望你不会再捆打其他同僚。”

  “不会再发生这种事了。今天我没机会搜索达格在《千禧年》的办公桌。”

  “之前没有去搜查已经是一大疏忽。回家好好度个周末吧,星期一再展开新的调查。”

  贺斯壮中途在中央车站下车,到乔治咖啡馆喝咖啡。他感到沮丧不已,这一整个星期他都在等着莎兰德落网的消息,如果她拒捕,运气好一点说不定会有个公正的警员对她开

  这真是人的幻想。

  然而莎兰德仍然在逃,不仅如此,包柏蓝斯基还提出她可能不是凶手的想法。这可不是正面的发展。

  当波曼的下属已经够惨的——他是米尔顿安保里最无趣也最缺乏想象力的人之一——不料现在还要听茉迪巡官指挥,她对莎兰德这条线尤其抱持怀疑态度,包柏蓝斯基之所以起疑,很可能也是拜她所赐。他心想,不知这个出名的泡泡警官和那个女人有无暧昧?有的话也不令人意外,他似乎彻底受她驾驭。在这个调查小组中,只有法斯特有种说出自己的想法。

  贺斯壮想了又想。当天上午,他和波曼在米尔顿和阿曼斯基、弗雷克伦简单地开过会。一星期的调查毫无结果,阿曼斯基备感受挫,竟然没有人找出足以解释这几起凶杀案的背景。弗雷克伦建议米尔顿安保应该重新考虑是否还有必要参与调查——波曼和贺斯壮还有其他更紧急的任务,不该去为警方白干活。

  阿曼斯基决定让波曼和贺斯壮再待一个星期,到时候若还是毫无结果,就取消任务。

  换句话说,贺斯壮只剩一星期的时间,之后参与调查的大门便会砰然关闭。他不太确定究竟该怎么办。

  过了一会儿,他拿出手机打给东尼·史卡拉,一个专替男杂志写些无聊文章的自由撰稿记者。贺斯壮见过他几次。他告诉史卡拉说他有关于安斯基德命案调查的一两个内线消息,并解释自己如何碰巧介入这起数年来最热门的调查工作。史卡拉立刻上钩:这可能会成为某大杂志的独家。于是他们约好一小时后,在国王街上的阿弗尼咖啡馆碰面。

  史卡拉很胖。非常胖。

  “你想要我的消息,有两个条件。”贺斯壮说。“说。”

  “第一,文章中不能提到米尔顿安保。我们只是扮演顾问的角色。”“可是这的确有新闻价值,因为莎兰德在米尔顿工作过。”“只是负责清洁打扫之类的。”贺斯壮冷冷地反驳。“那不是什么新闻。”

  “好吧,既然你这么说。”

  “第二,你得在文章中动点手脚,让人觉得密的是个女的。”“为什么?,,

  “以免我被怀疑。”

  “好,你有什么内幕?”

  “莎兰德那个同恋女友刚刚出现了。”

  “哇,太了!就是她把伦达路公寓让渡给她的那个女的?失踪的那个?”

  “米莉安·吴,这对你来说有价值吗?”

  “放心好了,绝对有。她去了哪里?”

  “国外,她声称根本没听说命案的事。”

  “她算是嫌犯吗?”

  “不是,至少目前还不是。她今天接受了讯问,三小时前被放回。”“原来如此,你相信她的说词吗?”

  “我认为她根本是睁眼说瞎话。她一定知道些什么。”“很的东西,贺斯壮。”

  “不过,还是去查查她,我们现在说的可是和莎兰德大玩施狂游戏的女孩。”

  “你确定这是真的?”

  “她在讯问时亲口坦承的。我们搜索现场的时候,也找到手铐、皮衣、皮鞭这一大堆玩意儿。”

  关于皮鞭,是有点夸大其词。好吧,其实根本是他撒谎,但他敢肯定那个中国货也玩皮鞭。

  “你在开玩笑吧?”史卡拉说。

  罗贝多是最后离开的人之一。他整个下午都在图书馆,详读每一行与追捕莎兰德有关的消息。

  他走到外头的斯维亚路上,感到沮丧、茫然,还有饥饿,于是便到麦当劳点了一个汉堡,找到角落的一张桌子坐下。莉丝·莎兰德,三尸命案凶手。他简直不敢相信会有这种事。那个古怪的小女孩,不可能。但他该做点什么吗?如果是的话,又该做什么呢?

  米莉安搭出租车回到伦达路,慢慢地查看新装潢好的公寓此刻的惨状。橱柜、衣橱、置物箱和书桌抽屉都被清空,所有表面都留下大片的指纹粉,她最私密的‮趣情‬用品全堆在上。但是到目前看来,没有遗失任何东西。

  她按下咖啡壶的开关,不由得摇摇头。莎兰德呀,莎兰德,你他妈的到底给自己惹了什么麻烦?

  她拿出手机拨了莎兰德的号码,却得到该用户无法接听的信息。她在厨房桌旁坐了好一会儿,试图理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她认识的莎兰德绝非精神异常的杀人犯,但话说回来,她也不是那么了解她。莎兰德在上确实热情如火,但如果心情起了变化,却也可能冷若冰霜。她答应自己在见到莎兰德、听到她解释之前,不会妄下断语。她觉得自己想哭。接下来她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家里。到了晚上七点,公寓多少又恢复了可以住人的样子。她冲了个澡,换上一身黑与金色相间的丝绸睡袍进到厨房,忽然有人按门铃。一开门,看见一个没刮胡子、胖得离谱的男人。

  “你好,米莉安,我叫东尼·史卡拉,是个记者。能不能问你几个问题?”

  他身边的摄影师将闪光灯对准她的脸猛拍照。

  米莉安真想一脚飞踢出去,再用手肘撞他鼻梁,但终究没有失去冷静,她知道这么做只会让他们拍到更多他们想拍的画面。“前阵子你和莉丝.莎兰德出国了吗?你知道她人在哪里吗?”米莉安砰的关上门,锁上刚安装好的安全锁。史卡拉却推开信箱。“米莉安,你迟早都得面对媒体。我可以帮你。”她握起拳头,猛力往史卡拉的手指砸下去,马上就听见一阵哀嚎。随后她关上内门,躺到上闭上双眼。莎兰德,等我找到你非扭断你的脖子不可。

  去过斯莫达拉勒之后,布隆维斯特利用下午时间又去拜访另一个达格打算揭发的人。上一个星期至今,三十七个姓名已经划掉六个。最后一个是住在通巴的退休法官,曾经审判过几起涉及卖的案子。新鲜的是,这名无之徒并不试图否认、威胁或求饶,反而欣然坦承自己搞过几个东方来的女。不,他一点也不感到懊悔,卖是值得敬佩的职业,他还认为自己当这些女孩的恩客是在帮助她们。将近晚上十点,布隆维斯特正驶过利里叶岛时,接到玛琳来电。“晦。”她说道:“你看到《摩邮报》的电子报了吗?”“没有,有什么新闻?”

  “莎兰德的女友今天回家了。”

  “什么?谁?,,

  “住在她伦达路公寓的那个女同志米莉安·吴。”吴,布隆维斯特想到了。门牌上写着“莎兰德一吴”“谢了,我现在就过去。”

  米莉安拔掉公寓里的电话,关上手机。当晚七点半,她返家的消息已经出现在某家报的网站上。不久,《瑞典晚报》随即来电,三分钟后是《快递报》。《时事报》刊登了报道但未指名道姓,但到了九点,已经有不下十六名来自各媒体的记者试图从她这儿套出话来。门铃响了两次,她没开门,还把屋内的灯全熄了。若再有记者来扰,她很想打断对方的鼻梁。最后她打开手机,打给一位女友人,问她能不能借住一晚。女友住在霍恩斯杜尔附近,走路就能到。不到五分钟后,她溜出伦达路大门,布隆维斯特停好车,前来按门铃时,她已经不在。

  星期六上午十点刚过,包柏蓝斯基打了电话给茉迪。她睡到九点才起,陪孩子们玩了一会儿之后,丈夫带他们出门,说要给他们买个星期六的礼物。

  “你看到今天的报纸了吗?”

  “还没,我才起一小时,一直在忙小孩。发生什么事了吗?”“我们组上有人向媒体漏消息。”

  “这个我们一直都知道呀。几天前,有人漏了莎兰德的精神鉴定报告。”

  “那是埃克斯壮。”

  “真的?”茉迪惊讶道。

  “当然了,虽然他绝对不会承认。他试图想引起注意,这样对他有利。但不是这个。有个名叫东尼·史卡拉的自由撰稿人,从某人那里得知关于米莉安的各种信息,其中也包括昨天讯问的内容。我们说好要保密的,埃克斯壮都气炸了。”

  “该死!”

  “那名记者没有指名,只说消息来源是‘调查小组的核心人物’。”“可恶!”茉迪又咒道。

  “文章中用女的‘她’来指称消息来源。”

  茉迪沉默了十秒钟。她是调查小组中唯一的女。“包柏蓝斯基…我没有向任何记者吐过只字片语。出了我们的走廊之后,我从未和任何人讨论过案情,连我丈夫也不例外。”“我从来没想过是你的密,只可惜检察官埃克斯壮却相信。还有周末值班的法斯特,更是满口暗讽。”

  茉迪深感疲惫。“那现在怎么办?”

  “埃克斯壮坚持在查明指控前,先停止你的调查职务。”“什么指控?太荒谬了。我要怎么证明…”

  “你什么都不必证明,反而是指控者要提出证据。”“我知道,但是…真该死。这得等多久?”

  “已经结束了。”

  “什么?,,

  “我刚刚问过你,你说你没有漏任何消息,所以调查结束,我去写报告。星期一九点,我们埃克斯壮的办公室见,问题由我来处理。”“谢谢你,包柏蓝斯基。”

  “不用客气。”

  “但是有一个问题。”

  “我知道。”

  “既然密的不是我,那肯定是组上某个人。”“有什么想法吗?”

  “我头一个想到的是法斯特,但又觉得不太可能是他。”“我的想法恐怕和你一样。他或许是个十足的讨厌鬼,但对于密一事,他的确暴跳如雷。”

  包柏蓝斯基喜欢散步,状况根据天气和能有多少时间而定。这种运动让他乐在其中。他住在索德马尔姆的卡塔莉娜班街,离《千禧年》办公室不远,更进一步说,离莎兰德曾工作过的米尔顿安保和她住过的伦达路也都不远。此外,位于圣保罗街上的犹太会堂也在步行距离内。星期六下午,他走过了以上每个地方。

  一开始,子安涅丝和他一起走。他们已经结婚二十三年,这么些年来,他从未出轨。

  他们中途在会堂停留了一会儿,顺便和拉比说说话。包柏蓝斯基是波兰裔犹太人,而安涅丝一家则是原籍匈牙利,也是奥斯威辛集中营极少数的生还者。

  造访过会堂后他们便分手了,安涅丝去购物,包柏蓝斯基继续散步。他需要一个人静一静,想一想调查工作。他回想着自从灌足节星期四上午、这项任务命令放到他桌上开始,他所采取的一切做法,发现其中只有几个失误。

  一是没有立刻派人去《千禧年》搜查达格的办公桌。后来想起来了,还亲自执行的时候,天晓得布隆维斯特已经清掉哪些东西。另一个失误则是忽略了莎兰德有车的事实。不过霍姆柏已经报告,车内毫无重要物证。

  除了这两个差错之外,整个调查工作已经尽可能地彻底执行。他来到辛肯斯达姆附近一个报摊前停下,盯着一块报纸看板。莎兰德的护照相片已经缩小,但仍可轻易辨识,重要焦点则已转移到另一个更有卖点的新闻:

  警方正在追捕崇拜撒旦的女同

  他买了一份报纸,找到报道版面,最上头有一张照片是五名十七八岁的少女,穿着有铆钉的黑色皮夹克、有破的黑色牛仔和紧身T恤。其中一人高举一面画有五角星的旗子,另一人则做出食指与小指翘起的手势。图片说明写道:“莉丝·莎兰德与一支死亡金属①乐团往来密切,该乐团在一些小俱乐部演出,于一九九六年向撒旦教致意,并以‘恶魔仪式’红极一时。”

  文中并未提及“恶手指”的名称,女孩们的眼睛也以马赛克处理,但乐团团员的友人肯定认得出来。

  报道内容主要是关于米莉安,还附上了一张她在“伯恩”表演的照片,上半身赤,戴了一顶俄国军官的帽子。她的眼睛也打了马赛克。莎兰德女友写下关于女同志施

  这名三十一岁的女子在斯德哥尔摩高级夜店颇具知名度。她①死亡金属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从重金属音乐发展出来的音乐分支,歌词经常充满恶魔崇拜和向往死亡的暗示,呈现出一个恶、颓废、血腥与暴力的病态世界。

  不讳言自己会勾搭女,也喜欢支配伴侣。

  该记者甚至找到一名他称为莎拉的女子,据她亲口所述,这个女人也曾经试图勾搭她,令她的男友十分“困扰”文章继续写道,该乐团主张一种暧昧且变相的女精英主义,非常接近同志运动,而且因为曾在“同志光荣游行”主持过一个“奴役工作坊”而声名大噪。文中其余部分则着重于六年前,米莉安为某女主义杂志所写的一篇刻意挑衅的文章。包柏蓝斯基大致浏览了一下内文后,便将报纸丢进垃圾桶。他不断想着法斯特和茉迪,两人都是杰出的警员,但法斯特是个问题人物,老是会怒人。他得找他好好谈谈,但却不认为他是密者。当包柏蓝斯基确认自己走的方向时,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伦达路上瞪着莎兰德那栋大楼的前门。他是下意识走到这里来的。他爬上通往上伦达路的阶梯,站立许久,思索着布隆维斯特叙述的关于莎兰德被袭的事件。这番说词也同样是个死胡同。没有报案记录、没有涉案人的姓名,甚至对攻击者也没有确切的描述。布隆维斯特声称当时有辆货车从现场驶离,但他没能看到车牌号码。假设真有此事。

  又是一条死胡同。

  包柏蓝斯基俯视着还停在伦达路上那辆酒红色的本田,这时候竟看见布隆维斯特走向大门。

  米莉安直睡到上三竿才醒来,全身着被单。她坐起来,环顾这个陌生的房间。

  她以受不了媒体不断扰为由,请求友人提供避难处,但她明白自己之所以离开,也因为担心莎兰德可能找上门来。警局的讯问以及报上的报道对她产生莫大的影响,尽管下定决心,在莎兰德未能对这一切作出解释之前不会妄下判断,但她也不开始害怕好友可能真的有罪。

  她低头瞄向维多莉亚·维多森,一个百分之百的女同志,大家都叫她“双维”只见她趴睡着,嘴里喃喃说着梦话。米莉安悄悄下冲澡,然后出门去买面包卷当早餐。她走到维克史塔街的桂咖啡馆旁的商店,一直到站到收银台前才看见新闻看板,连忙飞奔回“双维”的住处。布隆维斯特按了大门密码进入大楼,消失两分钟后又再次出现。没人在家。布隆维斯特往街道前后看了看,似乎有点犹豫不决。包柏蓝斯基紧紧地盯着他看。

  让包柏蓝斯基拿不定主意的是,如果伦达路攻击事件是布隆维斯特撒谎,那么他就是在玩某种把戏,最糟的情况则可能是他也涉及命案。但万一他说的是实话,那么整出悲剧中便有个隐藏的元素。涉案者不只是台面上这些人,而命案的背景也可能复杂得多,不只是一个精神状况不稳定的女孩发狂杀人而已。

  当布隆维斯特起步朝辛肯斯达姆走去,包柏蓝斯基在背后叫住他,他停下后看见巡官,便走上前去,两人在阶梯底端碰头。“你好,布隆维斯特。在找莎兰德吗?”

  “老实说,不是。我想找米莉安。”

  “她不在家。有人向媒体漏她再次面的消息。”“她有什么可说的?”

  包柏蓝斯基目光锐利地扫了他一眼。小侦探布隆维斯特。“陪我走一段吧。”包柏蓝斯基说道:“我需要喝杯咖啡。”他们默默地经过赫加里教堂后,包柏蓝斯基带他到小姐妹咖啡馆,地点就在跨越北河与南侧郊区利里叶岛相连的利里叶岛桥附近。包柏蓝斯基点了一杯加一茶匙冰牛的双份浓缩咖啡,布隆维斯特则点了拿铁。两人坐在吸烟区。

  “我已经很久没碰到这么令人受挫的案子了。”包柏蓝斯基说道:“我可以跟你讨论多少案情,而不至于明天早上就上《快递报》版面呢?”

  “我不替《快递报》做事。”

  “你知道我的意思。”

  “包柏蓝斯基,我不相信莉丝有罪。”

  “现在你自己在做调查吗?所以大家才叫你小侦探布隆维斯特?”布隆维斯特笑了笑。“听说他们叫你泡泡警官。”包柏蓝斯基不自然地出浅笑。“为什么你认为莎兰德是清白的?”

  “我对她的监护人一无所知,但她绝对没有理由杀害达格和米亚,尤其是米亚。莉丝非常痛恨厌恶女人的男人,而米亚正在对一大群女的恩客施。米亚的所作所为,完全是莉丝自己可能做的事。她是个非常有道德感的人。”

  “对于她,我似乎拼凑不出前后一致的形象。是智障的精神病患,或是优秀的调查员?”

  “莉丝就是与众不同。她有不正常的反社会性格,但智力绝对没有问题,而且很可能还比你我更聪明。”

  包柏蓝斯基叹了口气。现在布隆维斯特这番絮絮叨叨的话,就和米莉安说的一样。

  “无论如何,我们都得逮到她。我不能详述,但她人在命案现场,而且也和凶器有关联。”

  布隆维斯特点了点头。“这应该意味着你在上面发现了她的指纹。但不能因此证明她开了。”

  包柏蓝斯基点头同意。“阿曼斯基也不相信。他为人谨慎,不可能实话实说,不过他也在找证据证明莎兰德的清白。”“那你呢?你怎么想?”

  “我是个警察,负责抓人、讯问。现在看来,情势对莎兰德小姐很不利。我们还曾经以更薄弱许多的间接证据将杀人犯送进监牢。”“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我不知道。假如她果真是清白的…你认为还有谁有动机杀死她的监护人和你的两位友人?”

  布隆维斯特掏出一包烟递给包柏蓝斯基,后者摇摇头拒绝。他并不想对警察说谎,应该说该汤肠个名叫札拉的男人,也应该告诉包柏蓝斯基关于国安局警司毕约克的事。

  但包柏蓝斯基和他的同僚可以取得达格的资料,里头便有同一个“札拉”的文件夹,他们只需要去看内容就行了。谁知道他们竟像蒸气压路机似的一路往前冲,还向媒体提供有关莎兰德一些猥亵的细节。他有个想法,但不知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在还无法确定之前,他不想说出毕约克的名字。札拉千科。那是毕尔曼与达格和米亚之间的联系,问题是截至目前毕约克什么都还没说。

  “让我再多挖一点,然后就能给你另一套论点。”“希望不是警界的线索。”

  “还不是。米莉安说了些什么?”

  “跟你差不多。她们俩有亲密关系。”

  “那不关我的事。”布隆维斯特应道。

  “她们相识三年,她说对于莎兰德的背景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她在哪工作。难以置信,但我想她没有说谎。”

  “莎兰德极度注重隐私。”布隆维斯特说道:“你有米莉安的电话吗?”

  “有。”

  “可以给我吗?”

  “不行。”

  “为什么?,,

  “麦可,这是警察的事。我们不需要私家侦探的荒谬见解。”“我到现在还没有任何见解。不过我认为答案就在达格的资料里面。”

  “你多费点工夫,就能联络到米莉安了。”

  “很可能,但最简单的方法还是询问某个已经知道号码的人。”包柏蓝斯基又叹了口气。

  布隆维斯特忽然对他感到非常厌烦。“难道警察就比一般人、比你所谓的私家侦探更厉害吗?”

  “没有,我不这么想。可是警察受过训练,而且破案是他们的工作。”

  “普通人也受过训练。”布隆维斯特缓缓地说着:“有时候私家侦探还比真正的警探更能查明真相。”

  “那是你的想法。”

  “我很确定。就拿拉曼①的案子为例。拉曼并未谋杀老妇人,却被关进牢里八年,而一群警察就这样一股坐下视而不见。如果不是有个女教师锲而不舍地调查数年,他今天可能还在牢里。女教师完全没有你们所拥有的资源,但她不仅证明了拉曼的清白,还指出了可能的嫌犯。”

  “拉曼的案子的确让我们颜面尽失。因为检察官不肯倾听事实。”“包柏蓝斯基…我要告诉你一件事。就在此时的莎兰德一案中,你们也同样丢了‘面子’。我敢百分之百肯定她没有杀害达格和米亚,而且还要加以证明。我要替你们找出另一个凶手,到时候还要写一篇文章让你和你的同僚们读了都会很痛苦。”

  返回卡塔莉娜班街的住处途中,包柏蓝斯基忽然有一股冲动想和上帝谈谈这桩案子,但他没有上会堂,而是去了福尔孔路的天主教堂。①此处指的是Joy凡如撇,提供私人照护服务的他,于一九九四年被控谋杀一名七十二岁的老妇人,历经八年冤狱,于二00二年无罪释放,并获得一千零二十万克朗的赔偿,是当时瑞典史上最高的损害赔偿金额。

  他坐到后面一张长椅上,一个多小时都没动。身为犹太人的他,本不该进入天主教堂,但此地十分宁静,每当他需要整理思绪时总会上这儿来。他发现天主教堂也是沉思的好地方,他知道上帝不会介意的。而且天主教和犹太教有个差别。他到犹太会堂是因为需要同伴与友情,而天主教徒上教堂则是想在上帝面前寻求平静。教堂里要求保持安静,因此总是会让访客独处。

  他默默想着莎兰德和米莉安,也好奇爱莉卡和布隆维斯特对他隐瞒了些什么——他们一定知道莎兰德某些事却没有告诉他。当初莎兰德为布隆维斯特做了什么样的调查?也许是协助他揭发温纳斯壮,但他随即否决了这个可能。莎兰德对那件事不可能有任何贡献,不管她私调的能力有多强。

  包柏蓝斯基担心的是,他不喜欢布隆维斯特如此自信地说莎兰德是清白的。身为巡官的他被重重疑虑包围是一回事,因为怀疑就是他的工作,但布隆维斯特以私家侦探的身份发出最后通牒又是另一回事。他并不喜欢私家侦探,因为他们经常种下阴谋论的种子,这样或许能登上报纸头条,却也给警方制造了许多无用的额外工作。这几件案子已经发展成他职业生涯中最令人恼怒的命案调查工作,不知为何已经失了焦。这其中一定有合理的因果环环相扣。若有个年轻人在玛利亚广场被刺死,就去追查有哪个小太保帮派或其他暴民,曾在一小时前到索德车站闹事。先会有朋友、人和目击者,然后很快就会有嫌犯。

  若有个男人在凯尔岛某家酒吧遭三颗子弹击毙,结果发现他还是南斯拉夫黑手的重量级人物,那么就得查出有哪些恶正汲汲营营于掌控香烟走私。

  若有个二十多岁、身家清白、生活正常的女子,在自家被人勒死,就得追查她的男友是谁,或者前一晚她去过哪家酒吧,最后和她交谈的人又是谁。

  包柏蓝斯基经手过太多类似的调查工作,在睡梦中都能得心应手。目前的调查工作,一开始是那么顺利,仅短短数小时,便已找到头号嫌犯。莎兰德简直就是不二人选——很明显是精神病患犯的案,据了解她一辈子都有暴力与失控伤人的向题。这案子很简单,只要抓到她让她认罪就行了,或者也可以根据情况将她送进精神病院。不料充满希望的开始竟然全变了调。莎兰德没有住在她登记的地址;她有像阿曼斯基和布隆维斯特之类的朋友;她和一名喜欢用手铐做的女同志有亲密关系,这也使得媒体在一个原本已经很讨厌的情况中又再度陷入狂热;她在银行有两百五十万克朗的存款,却不知雇主是谁;接着又有布隆维斯特这号人物带着非法易和阴谋论等说法出现,而身为知名记者的他绝对有政治影响力,光是一篇文章就足以让他们的调查工作大

  最重要的是,尽管主要嫌犯只有巴掌般大,而且全身刺青十分抢眼,却怎么也找不到人。命案发生至今已经将近两个星期,关于她可能藏身何处,连一点蛛丝马迹也没有。

  自从布隆维斯特跨出门槛后,毕约克一整天都过得很凄惨。虽然背部仍持续隐隐作痛,他仍在借住的屋内来回踱步,既不能放松也无法采取行动。这件事实在令他想不通,拼图怎么拼也不到位。最初听到毕尔曼遇害的消息时,他都吓呆了。但得知莎兰德几乎立刻被锁定为头号嫌犯,他倒是不吃惊,舆论也随之开始强烈指责她。他仔细看了每一段电视新闻,也买了所有买得到的报,详读相关报道。

  他没有一刻怀疑过莎兰德的精神状态与她杀人的可能,因此没有理由怀疑她的罪行或警方的推测——相反地,据他对莎兰德的了解,她确实有严重的精神异常。他原本打算打电话给调查小组提供自己的意见,或至少看看案子是否处理得当,但转念一想,发现这其实与他无关。这再也不关他的事,反正还有称职的人可以应付。何况,如果打了电话,可能会招来他不想招惹的注意。因此他只是继续心不在焉地留意后续的重大消息。

  布隆维斯特的来访完全搅了他的宁静。毕约克也没料到莎兰德的疯狂杀人竟会牵扯到他身上——因为被害人之一是个卑鄙的媒体人,死前正打算向全瑞典人揭发他。

  他更没想到札拉这个名字会像个拉掉了保险栓的手榴弹,忽然间蹦出来,而最让他意想不到的则是,像布隆维斯特这样的记者竟然知道这个名字。一切都太不可思议了。

  布隆维斯特来访后的第二天,他拨了电话给现在住在拉荷姆、年事已高的昔日上司。他得尽量拐弯抹角地打探,以免对方察觉他打这通电话不是纯粹基于好奇与专业考量。这段对话相当简短。“我是毕约克。你应该看到报纸了吧?”

  “看到了。那女的又出现了。”

  “而且好像改变不大。”

  “那已经不关我们的事。”

  “你该不会认为…”

  “没有,我没那么想。那一切都已经结束,没有关联。”“可是偏偏是毕尔曼。我猜他当上她的监护人,应该不是巧合。”电话另一端静默了几秒钟。

  “对,那不是巧合。三年前看来是个好主意,谁能料到会发生这种事?”

  “毕尔曼知道多少?”

  前上司咯咯地笑着说:“你很清楚毕尔曼是什么样的人,他不是很有天分的演员。”

  “我是说…他知道其中的关联吗?他会不会有什么文件或私人物品,可能让任何人…”

  “不,当然不会。我明白你的意思,但别担心。莎兰德在这整件事当中一直是颗不定时候弹,我们安排毕尔曼接下任务,其实只是希望有自己人以监护人的身份确认她的情况,这样总比一切都是未知数来得好。如果她胡说八道些什么,毕尔曼早就来告诉我们了。现在,一切都会圆满解决的。”

  “此话怎讲?”

  “事情结束后,莎兰德将会被关进精神病院很久、很久。”“这说得通。”

  “放心吧。好好地安心休养。”

  但毕约克偏偏做不到,全都拜布隆维斯特之赐。他坐在餐桌旁,眺望少女湾,一面试着估量自己的处境。此时的他正腹背受敌。布隆维斯特将揭发他漂的事实。一旦被判违反易法,他的警察生涯很可能就到此结束了。

  不过更严重的是布隆维斯特企图追踪札拉千科。札拉千科或多或少也牵涉其中,到时候又会再次扯上毕约克。

  前上司似乎有成竹,认为毕尔曼的办公室或公寓没有留下进一步的线索。其实有。一九九一年的报告。毕尔曼从毕约克这儿取得的。

  他试着回想九个多月前与毕尔曼碰面的情形。他们是在旧城区碰面的。某天下午,毕尔曼打电话到办公室找他,邀他一块喝啤酒。他们谈到击俱乐部,天南地北地闲聊,不过毕尔曼找他出来是有原因的。他希望他帮个忙。他问到了札拉千科…

  毕约克起身站到厨房窗边。当时他有点微赚,不,根本是酩配大醉。毕尔曼问了他什么呢?

  “说到这个·一我正在处理一个案子,竟然再次看到一个旧识的名字…”

  “是吗?谁呀?”

  “亚历山大·札拉千科。你记得他吗?”

  “开玩笑,要忘了他可不简单。”

  “他到底出了什么事?”

  照理说,这完全不干毕尔曼的事。其实光凭毕尔曼提问一事,就有理由仔细调查·一但他毕竟是莎兰德的监护人。他说他需要那份旧报告。而我就给了他。

  毕约克犯了天大的错。他以为毕尔曼已经知情——似乎绝不可能有其他可能。而且毕尔曼表现得就好像纯粹只是想抄捷径,省去所有盖着“绝密”印章、这不能说那不能讲的冗长官僚程序,以免拖上好几个月。尤其又是和札拉千科有关的事。

  我把报告给了他。上面仍盖着“绝密”印章,但那是有原因、可以理解的,而且毕尔曼不是嘴碎的人。他不聪明,但也从来不多嘴。有什么关系呢?都已经那么多年了。

  毕尔曼耍了他。那家伙假装只是例行公事。如今愈想愈觉得毕尔曼遣词用字非常谨慎,事先早有预谋。

  不过毕尔曼到底他妈的图些什么?莎兰德又为什么杀了他?星期六,布隆维斯特又去了伦达路的公寓四次,希望能找到米莉安,但她始终不在家。

  他几乎一整天都带着笔记本电脑待在霍恩斯路的咖啡吧,重读达格在《千禧年》的信箱收到的电子邮件,与“札拉”文件夹的内容。在遇害的前几星期内,达格花在调查札拉的时间愈来愈多。布隆维斯特真希望能打电话问达格,为什么将伊莉娜的文件放在“札拉”的文件夹内。唯一合理的结论就是达格怀疑她是札拉所害。下午五点,包柏蓝斯基来电告诉他米莉安的电话号码。不知道这名警察为何改变心意,但自从拿到号码后,他便每半小时打一次,直到当晚十一点,她才打开手机接了起来。交谈的时间不长。

  “你好,米莉安。我叫麦可·布隆维斯特。”

  “你是谁呀?”

  “我是记者,在一家名叫《千禧年》的杂志社工作。”米莉安很简洁地表达她的情绪。“哩对了,那个布隆维斯特。去死吧,烂记者!”

  布隆维斯特都还没来得及说明自己来电的原因,她就挂断了电话。他暗暗诅咒史卡拉之后,试着再打一次。她没接。最后他发了条短信。请打电话给我。很重要。

  她一直没打。

  到了深夜,布隆维斯特才关上电脑、更衣,爬上去。这时若有爱莉卡在身边就好了。  wWW.lAnMxs.Com 
上一章   玩火的女孩   下一章 ( → )
《玩火的女孩最新章节》是全本小说《玩火的女孩》中的经典篇章,懒猫小说网提供完整版《玩火的女孩》全文供读者免费阅读。